$ Hive原理

$ 架构

从Facebook的图上可以看出,Hive主要有QL,MetaStore和Serde三大核心组件构成。QL就是编译器,也是Hive中最核心的部分。Serde就是Serializer和Deserializer的缩写,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数据,即读写数据。MetaStore对外暴露Thrift API,用于元数据的修改。比如表的增删改查,分区的增删改查,表的属性的修改,分区的属性的修改等。等下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核心,QL。

$ 编译流程

一条SQL,进入的Hive。经过上述的过程,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编译过程变成了一个作业。

img

首先,Driver会输入一个字符串SQL,然后经过Parser变成AST,这个变成AST的过程是通过Antlr来完成的,也就是Anltr根据语法文件来将SQL变成AST。

AST进入SemanticAnalyzer(核心)变成QB,也就是所谓的QueryBlock。一个最简的查询块,通常来讲,一个From子句会生成一个QB。生成QB是一个递归过程,生成的 QB经过GenLogicalPlan过程,变成了一个Operator图,也是一个有向无环图。

OP DAG经过逻辑优化器,对这个图上的边或者结点进行调整,顺序修订,变成了一个优化后的有向无环图。这些优化过程可能包括谓词下推(Predicate Push Down),分区剪裁(Partition Prunner),关联排序(Join Reorder)等等

经过了逻辑优化,这个有向无环图还要能够执行。所以有了生成物理执行计划的过程。GenTasks。Hive的作法通常是碰到需要分发的地方,切上一刀,生成一道MapReduce作业。如Group By切一刀,Join切一刀,Distribute By切一刀,Distinct切一刀。

这么很多刀砍下去之后,刚才那个逻辑执行计划,也就是那个逻辑有向无环图,就被切成了很多个子图,每个子图构成一个结点。这些结点又连成了一个执行计划图,也就是Task Tree.

把这些个Task Tree 还可以有一些优化,比如基于输入选择执行路径,增加备份作业等。进行调整。这个优化就是由Physical Optimizer来完成的。经过Physical Optimizer,这每一个结点就是一个MapReduce作业或者本地作业,就可以执行了。

这就是一个SQL如何变成MapReduce作业的过程。要想观查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,可以打开Hive,输入Explain + 语句,就能够看到。

$ Hive Hook函数

Hive执行流程:

Driver.run()
=> HiveDriverRunHook.preDriverRun()(hive.exec.driver.run.hooks)
=> Driver.compile()
=> HiveSemanticAnalyzerHook.preAnalyze()(hive.semantic.analyzer.hook)
=> SemanticAnalyze(QueryBlock, LogicalPlan, PhyPlan, TaskTree)
=> HiveSemanticAnalyzerHook.postAnalyze()(hive.semantic.analyzer.hook)
=> QueryString redactor(hive.exec.query.redactor.hooks)
=> QueryPlan Generation
=> Authorization
=> Driver.execute()
=> ExecuteWithHookContext.run() || PreExecute.run() (hive.exec.pre.hooks)
=> TaskRunner
=> if failed, ExecuteWithHookContext.run()(hive.exec.failure.hooks)
=> ExecuteWithHookContext.run() || PostExecute.run() (hive.exec.post.hooks)
=> HiveDriverRunHook.postDriverRun()(hive.exec.driver.run.hooks)

参考

你想了解的Hive Query生命周期--钩子函数篇! (opens new window)

$ Group By优化

Group By优化通常有Map端数据聚合和倾斜数据分发两种方式。

Map端部分聚合

配置开关是hive.map.aggr。也就是执行SQL前先执行 set hive.map.aggr=true;它的原理是Map端在发到Reduce端之前先部分聚合一下。来减少数据量。因为我们刚才已经知道,聚合操作是在Reduce端完成的,只要能有效的减少Reduce端收到的数据量,就能有效的优化聚合速度,避免爆机,快速拿到结果。

针对倾斜的key做两道作业的聚合

什么是倾斜的数据?比如某猫双11交易,华为卖了1亿台,苹果卖了10万台。华为就是典型的倾斜数据了。如果要统计华为和苹果,会用两个Reduce作Group By,一个处理1亿台,一个处理10万台,那个1亿台的就是倾余。

可以使用hive.groupby.skewindata选项,通过两道MapReduce作业来处理。当选项设定为 true,生成的查询计划会有两个 MR Job。第一个 MR Job 中,Map 的输出结果集合会随机分布到Reduce 中,每个 Reduce 做部分聚合操作,并输出结果,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相同的 Group By Key有可能被分发到不同的 Reduce 中,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;第二个 MR Job 再根据预处理的数据结果按照 Group ByKey 分布到 Reduce 中(这个过程可以保证相同的 Group By Key 被分布到同一个 Reduce中),最后完成最终的聚合操作。

  1. 无论你使用Map端,或者两道作业。其原理都是通过部分聚合来来减少数据量。

  2. 能不能部分聚合,部分聚合能不能有效减少数据量,通常与UDAF,也就是聚合函数有关。

    也就是只对代数聚合函数有效,对整体聚合函数无效。

    所谓代数聚合函数,就是由部分结果可以汇总出整体结果的函数,如count,sum。

    所谓整体聚合函数,就是无法由部分结果汇总出整体结果的函数,如avg,mean。

$ JOIN优化

Map Join通常只适用于一个大表和一个小表做关联的场景,例如事实表和维表的关联。

原理如上图,用户可以手动指定哪个表是小表,然后在客户端把小表打成一个哈希表序列化文件的压缩包,通过分布式缓存均匀分发到作业执行的每一个结点上。然后在结点上进行解压,在内存中完成关联。

Map Join全过程不会使用Reduce,非常均匀,不会存在数据倾斜问题。默认情况下,小表不应该超过25M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手动判断是不是应该用Map Join太麻烦了,而且小表可能来自于子查询的结果。

Hive有一种稍微复杂一点的机制,叫Auto Map Join。还记得原理中提到的物理优化器?Physical Optimizer么?它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把Join优化成Auto Map Join。

img

优化过程是把Join作业前面加上一个条件选择器ConditionalTask和一个分支。左边的分支是MapJoin,右边的分支是Common Join(Reduce Join)

Hive 也可以通过像Group By一样两道作业的模式单独处理一行或者多行倾斜的数据。

set hive.optimize.skewjoin = true; 
set hive.skewjoin.key = skew_key_threshold (default = 100000)

其原理是就在Reduce Join过程,把超过十万条的倾斜键的行写到文件里,回头再起一道Join单行的Map Join作业来单独收拾它们。最后把结果取并集就是了。如上图所示。

Hive原理及查询优化 (opens new window)

Hive中Join的原理和机制 (opens new window)

更新时间: 8/30/2021, 3:05:08 AM